■ 观察家
与其过于担忧人口数量下滑,不妨把重心放在人口质量的提升上。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。比如出生率下降,老龄化加快,人口数量开始下降等。
近日,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对人口数量下降等问题,进行了回应。他表示,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有2.4亿人。所以,虽然人口数量有所下降,但是我们人口质量改善速度更快,这就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保障。
实际上,人口数量下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的结果,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。所以,采取鼓励性政策刺激生育率上升是必要的。但与此同时,也应该采取一些办法,实现经济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关键词是提高人口素质
担忧人口数量下降,背后是对人口红利,即人的创造性、生产性丧失的忧虑。生产力主要依赖于人类的智力和技能,生产性、创造性与人的素质息息相关。人的素质越高,生产能力越大,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也越大。
所以,与其过于担忧人口数量下滑,不妨把重心放在人口质量的提升上。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,从源头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,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,真正夯实社会养老的物质基础。
其实,这就是一个收入不断提升,由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。那么,国家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,进入产业链高端,与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,才能继续成为发达国家。这其中,人口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回顾二十多年来,历年的专科以上应届毕业生人数,在2000年时,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还不足100万人。但2022年时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人。中国人口素质的提升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。
发挥技术、产业的助老力量
人口素质的提升,除了提升国民收入这个大的前提条件外,还可以通过促进一些产业的发展,解决日益加大的社会养老压力。
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飞速发展,一方面从医疗角度提升老人的身体状况,使他们可以有更健康的晚年;另一方面,智能化技术可以替代部分劳动力,为老年人生活带来便利,减轻照顾失能老人的负担,使得我们可以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,保持社会运行的高效率。
除了智能技术,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老龄化产业,也可以帮助缓解老龄化压力。老龄化产业包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、老年护理、医疗保健、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服务。
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倾斜,减税、补贴消费者等方式,刺激更多的企业和人力资源涌入老龄化产业,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。
由此,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,将老龄化转变为市场机遇,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,同时也能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,推动社会健康发展。
人口素质与数量并不矛盾
需指出的是,人口素质与人口数量并不矛盾。以前,看到“提升人口素质”这个词,一般直观的想象是:采取抑制生育政策,减少出生,资源转而投向存量人口的素质。这种想象,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结果:人的技能提高了,生产的财富多了,人却没多,人均财富上升,可谓鱼与熊掌皆得。
然而,遗憾的是,这种静态的想法是错的。这是因为,存量人口的中老年人口的素质,几乎是无法提高的。这些人要工作、生活,缺乏时间、资金、学习能力去提升自己。
相比之下,年轻人学习能力强,受教育程度普遍会更高。所以,一般来说,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提升,其实是靠年轻人与老人的更替。
更多的生育,更多的年轻人,就意味着一个国家,在未来几十年,能得到更多的高素质人口。这也是真实的提升人口质量的途径。所以,采取各种政策提升生育率,从长期来看,是提升中国人口素质的有效办法。
当然,这并不是说,只有靠生育才能提升人口素质。通过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教育上,也就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的比例,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,同样可以提升人口素质。
做好了这些方面,我们也就不必对当前中国的人口形势太过担忧。
□刘远举(专栏作家)
人口焦虑生育率 相关新闻加载中下一篇 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下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