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香港在线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学霸出生就是学霸,看了美国最新的遗传研究我惊呆了

▲ 点击上方 “晓敏青春说 ” → 点击右角“...” → 点选“设为星标 ★ ”


之前,一位妈妈曾跟我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。

孩子高考后,她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走出来。为了孩子能好好读书,她辞掉了工作陪读,让孩子从小上最好的学校,补课培优从小学到高中一天都没断过。

她不奢望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,但觉得985,211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。结果高考开盒,孩子只上了本科线。

面对孩子的成绩,她无法做到和自己和解。她问我,父母倾尽全力是不是也不能让孩子上一个好大学?

老实说,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,直到我看了《基因彩票:运气,平等,补偿性公平》这本书心中才渐渐清晰:

书的作者凯瑟琳·佩奇·哈登是一位行为基因学家和临床心理学教授,在遗传学和人类个体差异研究方面深有影响。她的研究打破了很多人的认识:

“我们的个人轨迹,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基因。”


基因彩票—70万分之一的中奖概率

尽管这本书有些难读,有很多专业词汇。但这里面有很多知识概念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。

比如“多基因指数”。

什么是多基因指数?

拿身高举个例子,很多人都认为父母身高高就代表基因好,孩子的身高也会高。

但孩子到底能长多高,这不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,而是成千上万个基因共同决定的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多基因指数。”

与身高遗传相关的基因高达10万个。这些基因在遗传复制的过程中发生变异,重新组合,最终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。

所以哪怕父母身高都高,但孩子身上的基因发生了变化,孩子到底能长多高就变得不确定了。


书里,哈登用美国NBA运动员肖恩·布拉德利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。

肖恩身高2.29米,是当今身高最高的球员之一。他傲人的身高,让他在篮球场上如鱼得水,是帮助他收获2700万美金高薪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肖恩的身高就是抽中了基因彩票:

首先,他的父亲2.03米,母亲1.83米,双方都很高。

其次,他非常幸运地遗传到了高个子基因。在他的身体里,令他长高的基因多,而有变矮风险的基因又比较少——据遗传学家估计,产生肖恩这种基因组合的概率接近于0,即便在“巨人”群体中,概率也仅为10%~30%。

他的弟弟就没有这样的幸运,甚至没有长到美国身高的平均值。

如果我们讨论的不是身高这样遗传率高的表征,那么遗传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了。

一对父母基因型的组合数量,可以多达70万亿个——这还是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。

孩子能从70万亿个基因组合中获得什么样的出场配置,纯粹是运气,说是抽中彩票一点都不为过。

如哈登所说:“运气不仅仅是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外部事物。它也被‘缝’在我们体内。”


基因对教育也有显著影响

遗传会影响身体特征我们都能理解,但基因对孩子的学业也会有影响吗?

尽管这样思考会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,但答案也是肯定的。

在 2018 年权威期刊《自然·遗传学》的一篇论文中,研究者根据人们是否拥有某些遗传变异,创建了一个“教育多基因指数”。

研究发现,多基因指数处于“基因”分布前四分之一的人,从大学毕业的可能性是处于后四分之一的人的近 4 倍,这种差异,与家庭收入不同所造成的差异相当。

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可以证明,基因会影响孩子 3 岁时的语言能力、5 岁时的智商、10 岁时的阅读能力、17 岁时考大学的成绩。

对数百万欧美白人的基因数据统计发现,影响教育结果的因素里,遗传基因的影响力占比 40%,而家庭收入水平只占 11%。


这说明,一个人的教育成就更多和遗传有关。

可怕的是,基因不但会影响认知能力,还会影响与教育相关的非认知能力。

这些能力中,有很多是我们认为通过后天培养与先天无关的能力,其中包括毅力、求知欲、自我概念、成长型思维模式、上进心等重要能力。

而且,非认知能力的遗传可能性是 60% ,与智商的遗传程度几乎是一致的。

哈登在她的一篇论文中设问:“如果将你的人生倒带到出生的那一刻,从完全一样的基因遗传和外界环境重新开始,你的生活与你现在的生活会有多大区别呢?”

她的答案是:“双胞胎研究显示,在你重新开始的这一生里,你或许不会离婚,或许能挣更多钱,或许更外向或更有条理——但是你的认知能力、教育程度或者精神疾病和这一生不会有太大区别。”

基因对教育的影响说明我们的孩子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纸,而是带有底色的画卷。我们能通过努力去更改孩子身上的特质其实是有限的。


重视基因但不必唯基因论

当然,哈登在这本书中的讨论的并不是人只能靠中“基因彩票”才能获得好的生活。

相反,她希望社会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基因。既不要无视基因,故意忽略一切先天因素; 也别太神话基因、觉得基因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。

在哈登眼里,基因的组合本身并无高下之分,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。

所谓抽中基因彩票,是因为一个人的遗传特征恰好更符合社会的选拔机制。

比如我们对高个子的青睐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的经济、文化各层面,对高个子有偏向。

但个子不高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。

个子矮的人有更少的癌症几率,也更长命。有关人员考察了 35 年间收集的 5000 多篇论文、报告、书籍,对超过 145 项死亡率、预期寿命和长寿研究进行评估,这些研究显示“在其它因素相近的情况下,身高每增加 1 厘米关联到预期寿命减少半年。”

又比如自闭症的孩子,他们智识有限,难以与人深入沟通,以至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,很多人甚至觉得他们存在就是家庭的负担。


可是自闭症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特殊天赋所在。一些军队会专门聘自闭症青少年,让他们去从事卫星图像扫描,因为他们对视觉细节和图案的灵敏度和专注度远超常人。

在哈登看来,人并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,要解决的是社会顽固地不愿以一种允许他们参与的方式来安排。

社会需要提供更多元的价值评判方式,需要为每个人获得成功提供他所需要的帮助。

另一方面,哈登也在强调,基因的作用和环境息息相关。

比如冷战期间的爱沙尼亚,学生几乎没有任何自由选择,大学学位也不怎么受到重视。在不重视学习的社会环境下,即便是那些抽中了教育优势基因的人也只能成为普通人。

再比如回溯历史,我们会发现在相当多的时候,教育多基因指数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微弱。毕竟以前,绝大多数女性受教育是不被环境允许的。

同样的基因,有时是红利,有时换了环境就是定时炸弹。 没有环境的支持,基因无法发挥出它原本的作用。


写在最后

回到孩子的教育上,一定会有家长想问,如果孩子的基因因素已经无法改变,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帮助孩子走的更顺畅。

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思考。

1.用正确的心态对待遗传基因

在知乎上刷到过一个帖子:

一个女孩考上了双非,她哥考上的是TOP2。

哥哥看完课本上的题这类型的题就会了,而她还要刷很多题还不一定会。她哥问她你做这么多为什么还是不会;她问她哥你什么都没做为什么就会了。

基因遗传的领赋无可更改。

有的孩子天生记忆力好,有的孩子天生更有毅力更专注。

我们不需要把孩子和那些抽中基因彩票的孩子去比较。如果我们只强调努力就能获得高成就,很可能会给天资普通的孩子造成心灵创伤。

但放弃比较放弃无效的努力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躺平。

孩子有自己的天赋所在,也许是感知能力更敏锐,也许是文字能力更突出,他们最终能找到让自己绽放光彩的领域。

只是探索的路程要走的漫长一些。


2.创造良好的反馈环境

《基因》这本书里有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:

“学习一小时”对普通学生来说就像背一袋 20 斤的大米走一千米那么辛苦,但对优等生来说,也许主观上不过是平地漫步。

而且每次解题的成就、老师的夸奖、试卷的高分、排名的领先等正反馈,又都在进一步加强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。

这些微小的主客观因素差异累积起来,可能会造成彼此人生巨大的不同。

基因发挥的初始作用可能只是一点点,但在千万次和环境的互动中,基因带来的优势会被环境中的加成因素无限放大。

我们无法改变基因,但可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反馈环境。

肯定孩子取得的每一次进步,肯定孩子付出的每一分努力,肯定他们的爱好理想抱负,肯定他们在生活中作出的善行善举。

正向的反馈,会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,形成追求卓越的动力,获得应对挑战的能力。

我们对孩子的抱持和肯定,其实就是在帮他们提升成长上限。即使他们努力也无法够到世俗社会定义的成功,也能走向更广阔的人生。

忽然想到《园丁与木匠》书中的一句话:

“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、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,但可以打造出强健、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。”

我们对孩子的爱,是接受他本来的样子,不管他原先是松柏杨柳还是花朵。

我们对孩子的爱,是为他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的空间,任他枝繁叶茂茁壮成长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香港在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4 by 香港在线 hk.shxwrx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